欢迎来到中国公益创业网注册|登录

服务创新破茧成蝶 公益创业躬行实践


发布时间:2018-11-11 13:03:32 来源: 中国公益创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任丽琼 辰广闻)日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发布《2018年度“长河—金秋杯”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方案》,正式拉开了该校今年“长河—金秋杯”大赛的帷幕。

与往届不同,今年的“长河—金秋杯”大赛以公益服务创业项目为主要内容,同时强调创意类项目也要着重突出服务创新。这也是本届大赛最大的亮点之一。

厚植丰沃土壤

实际上,早在2009年,武生院就已经开始探索校园公益服务创业项目的实施。那一年,该校将校园部分场地拿出来,面向在校大学生团队招标,开展电脑维护、跳蚤市场、废旧物资回收、茶吧等公益服务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时任该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的黄学忠教授说。

骆群曙是该校面向社会公益创业第一人,他创办的“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于2014年4月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同年11月,他的团队获得武汉市“十佳公益项目”,是唯一获奖的在校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而今,骆群曙留校工作已经两年,“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在公益创业的道路上也越走越稳,他表示“是武生院的沃土让公益创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骆群曙说自己只是作为武生院第一个在校大学生到民政部门注册公益创业组织的人,但并不是“第一人”,真正的“第一人”是该校管理学院2006届校友宋雄。宋雄身残志坚,怀揣着奉献社会的公益梦想,创办了冬英福寿苑(养老院)。十余年来,他身体力行,以奉献与大爱之心呵护了数百名老人的生命与尊严,感动社会。

骆群曙创办的“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一直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己任,致力于大别山地区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图为骆群曙(左)为孩子们发过冬暖心礼包(通讯员 肖亚慧摄)

近年来,该校除了建成包括国家级众创空间——长河筑梦众创空间等在内的3万余平方米的双创园区外,还建设了遍布校园的“星光创业点”,先后推出了120余个公益服务创业项目,涉及校园服务、文化传媒、体育休闲、专业实践、公益活动等多个领域,大量学子在公益创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双创教育紧扣立德树人

正是有了良好的积淀和基础,在2018年5月该校举行的“长河—阳春杯”创新创业大赛中,首次设立了校园公益服务创业项目的比拼,吸引了近百支学生团队竞标参赛,一批公益服务创业项目落地实施。

“校园观光车”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吴晓悦团队是第4批中标该项目的团队。“当时信心满满,可真正接手才发现自己的稚嫩。”吴晓悦说,她和搭档共经营3台校园观光车,招募了20多位持有驾照、有一定驾驶经验的大学生司机,但是第一个月就亏了本。“后来,我们合理排班,让车辆运行时间最大化,还考核评出普通司机、优秀司机、明星司机,通过分层定薪形成激励机制。”吴晓悦笑着说,现在该项目一个月纯利润有七八千元,“提前感受管理企业的困难,让我受益匪浅。”

图为由学生运营的“校园观光车”正在运行中(通讯员 魏佩摄)

“学校设立公益服务创业项目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创业体验,培养团队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这些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该校创业学院副院长苏以全说。

由骆群曙担任指导教师的公益服务创业项目“松园学雷锋岗亭”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校园引路人、失物招领、图书流动、共享雨伞、电脑义诊、衣物捐赠等多项公益服务,惠及广大师生。“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免费的场地,还以奖代补给予了我们经费扶持。”该项目负责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靳婵婵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我们还结合专业所学,开发了线上业务。”据统计,仅失物招领这一项服务就让300多名师生获益。

“作为湖长,清理湖面白色垃圾和落叶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还承担着问天湖文化宣讲、不文明行为督查、讲解服务等工作。”“问天湖湖长”公益服务创业项目负责人黄桂胜为该项目增加了不少新的服务产品,实行了“增值服务”。黄桂胜认为,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最大的收获就是责任和使命感的增强。

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段志军进校后申请成为了“柳园餐厅保洁”公益服务创业团队的一名学生保洁员。半年后,段志军竞聘成为了该项目的负责人。尽管准备充分,但要管好30多个学生保洁员并不容易。“排班要合理,要有奖有罚、建章立制,还要做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段志军说,“少数同学会觉得没面子。”这时,段志军就开导说,“面子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的。我们通过双手挣钱,并不丢人,反而更有底气。”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沙永金教授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主要是基于社会使命和责任感,为谋求公众社会利益的创业行为,是锻炼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的公益创业一定重在“立德、育德”,紧扣立德树人,这两件事的内核是一致的。

该校药学院院长柯贤炳教授说,公益服务创业项目为学生搭建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能让青年学子在校期间体悟“创新创业 自强自立”精神,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他介绍,该院“百草园”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也是公益服务创业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工作是中草药种植、移栽及养护,图文记录园内中草药的生长过程,协助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以及中草药标签更换等。

据了解,该校公益服务创业项目采取轮换机制,中标学生团队实践锻炼期限一般为1-3个月。每一个项目都会根据项目内容,按照专业性接近原则,一对一“配对”相应的指导单位,相关的职能部门也会参与进来指导,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重阳认为,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公益服务创业项目的实施,是对传统公益创业活动的一种丰富和延伸,是双创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立德树人的一个创新载体。特别是在当下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背景下,开展公益服务创业活动,对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双创素质,推动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创新中前行

公益服务创业也需要创新。

2015年,该校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公益创业+勤工助学”模式,将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教学楼等公共部位的保洁工作,交由大学生公益服务创业团队负责,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助理许大卉认为,这种新模式,涉及到团队成员的招募与管理、工作的组织安排与考核、津贴的科学计算与发放等多个方面,是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和资助育人等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为学校后勤服务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久前,该校江南水乡学生公寓保洁公益服务创业团队的黄晶和室友刘燕获得了专门针对非贫困生设立的“勤劳奖学金”。此前,黄晶和刘燕极少做家务,给自己“增负”是两人的初衷。黄晶表示,把小事认真做好,才会为“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唯有靠自己的双手创建的天空才是蔚蓝的”。

该校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怿凡博士认为,将公益服务与创业结合起来,既是创业实践的创新,也是育人的创新。

近日,该校公益创业项目“‘生命之歌’——互联网+青春健康教育”入选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该项目依托联合国“生命之舞”项目,在该校青春护航学院执行院长、首席心理专家吕慧英教授指导下,经本土化和“互联网+”化的创新,致力于为青少年群体打造性教育咨询平台。目前,已开发了“生命之歌”青春期性教育小程序、APP、公众号和纪念品等衍生产品。

为解决校园“僵尸自行车”顽疾,本次大赛还特别增设了“校园公益自行车管理”公益服务创业项目,在前期该校有关部门回收、清理的基础上,对于不同损坏程度的“僵尸自行车”,进行分类处理。部分损坏程度较轻、经简单维修可继续利用的自行车,交由学生公益创业团队管理,用于学生校内免费骑行锻炼,并与该校体育学院双创俱乐部联手开发自行车“校园千里行”公益健身项目。

该校园林园艺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刘中兵副教授认为,把能为师生服务的各类平台和废旧物资充分利用,采取项目化形式纳入双创大赛,既培养了学生的资源循环利用与节约意识和社会公德,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多便利服务,体现了魅力校园共建共享理念和管理创新。

近日,备受媒体和网友关注的该校酒文化博物馆讲解服务与体验区经营项目,也将纳入公益服务创业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我志在必得。”为了拿到这个项目,该校管理学院大三学生邵甜下了不少功夫,她不仅暑期留校参与了酒文化博物馆的建设,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高星级酒店学习酒文化知识和调酒技术。“我打算毕业后开一家关于酒的综合体验馆,所以特别渴盼这个校内练手的平台。”


分享: